最近,伊朗司法部门的一则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他们说近几个月逮捕了 20 名据称是以色列情报机构 “摩萨德” 的特工,还警告绝不会宽恕任何间谍活动。
更让人注意的是,伊朗 6 日处决了一名核科学家鲁兹贝・瓦迪,理由是他被指为以色列间谍,泄露了伊朗的核机密。而且,公开记录显示,今年因同样指控被处决的伊朗人数量不少,近几个月至少有 8 人走上了绞刑架。
这一切的背后,和今年六月伊朗经历的系列精准暗杀有着密切的关系。5 月 22 日,革命卫队 “圣城旅” 高级军官哈桑・赛亚德・霍达伊里上校在德黑兰家门口被枪手近距离射杀,他可是伊朗海外行动的关键协调人。
紧接着,6 月 2 日,深度参与离心机研发的革命卫队军官赛义德・霍代,在德黑兰东部骑摩托车时遭磁吸炸弹袭击身亡。6 月 10 日,航空航天部队高级工程师赛义德・穆罕默迪在德黑兰郊区住所附近被枪杀。
短短两天后,6 月 12 日,革命卫队上校阿里・埃斯梅尔扎德在德黑兰家中离奇坠亡,虽然官方一开始说是 “事故” 或 “自杀”,但很多信息都暗示这和之前的暗杀浪潮有关。
这些暗杀都发生在伊朗首都的核心地带,目标都是军事与核计划方面的精英,其精准性、连续性和公然性,让人们觉得伊朗的情报盾牌已经被突破,核心圈层不再安全。国际上很多观察都认为是以色列摩萨德干的,是对伊朗核计划推进和地区活动的强硬报复,这给伊朗政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羞辱和信任危机。
面对这样的情况,德黑兰需要有力回应来重塑权威、稳定人心。但直接对以色列本土进行军事报复风险太高,不好掌控。于是,“揪内鬼”“处间谍” 就成了相对 “安全” 且有 “表演性” 的选择。处决像瓦迪这样的核科学家,在官方表态里很快被塑造成 “国家胜利” 和 “内部净化”。
从对内角度看,这是想缝合六月暗杀撕裂的 “安全神话”。通过迅速 “挖出” 并严惩 “内奸”,让民众,尤其是精英阶层相信国家机器依然强大,安全部门不是无能的,隐患正在被清除。
绞刑架也是一种威慑,警告那些可能动摇或被外部收买的人。对外来说,这是向以色列及其盟友,主要是美国,传递绝不屈服的强硬信号。把内部困难和社会矛盾归为 “外部破坏” 和 “内奸作祟”,能转移公众对治理效能和核项目进展的关注,将矛盾焦点转向外部,给政权减压。
不过,聚焦瓦迪案和类似案件,能发现很多信息不透明和程序上的疑点。伊朗官方对瓦迪的指控很笼统,只说 “泄露核机密”,但具体泄露了什么、危害程度如何、通过什么方式传递,这些关键细节都没有。
另外,从逮捕到审判再到执行死刑的速度,被告是否有充分的法律辩护,是否存在刑讯逼供,这些问题都笼罩在迷雾中。在伊朗当前的政治生态下,尤其是涉及 “国家安全”,特别是核问题这一 “绝对红线” 时,“间谍罪” 存在被严重工具化的风险。
它可能成为清除内部异见者或学术派系对手的工具,只要贴上 “间谍” 标签,就能让其 “社会性死亡” 甚至被物理消灭;也可能用来掩盖核项目自身的失误,把责任推给 “被发现的破坏者”;还能在科研机构、军队和安全部门内部制造恐惧氛围,通过不定期的指控和处决,让所有人不敢说话,强化对政权的依赖和服从。
伊朗此时高调展示反间谍 “战果” 并处决涉核间谍,对本就陷入僵局的伊核协议恢复履约谈#百度带货夏令营#判也有影响。德黑兰可能是想向美欧证明核机密与设施仍在掌控中,展示面对外部压力绝不屈服的姿态以增加谈判筹码,同时安抚国内强硬派势力。
但在西方决策者和观察家看来,这种密集处决暴露了伊朗政权的深层焦虑和内部脆弱性,更像是安全防线被重创后的恐慌反应,而不是力量和信心的展示。这削弱了伊朗作为谈判伙伴的可信度,模糊的指控、秘密的审判、缺失的证据链让外界对其司法公正性、政权稳定性和遵守协议承诺的能力产生怀疑。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对瓦迪被处决表示 “深切担忧”,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也说恢复协议的可能性 “正在缩小”。所以,伊朗的这种强硬做法可能适得其反,不仅难以让西方让步,还恶化了谈判氛围,增加了重启谈判的难度,堵塞了通过外交途径缓解制裁、改善国运的通道。
配资网上开户论坛,658金融网配资,瑞创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