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男女排世锦赛的表现已经充分说明,中国排球的整体理念与世界潮流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差距。
如今的排球早已不是过去的模式,比赛对抗性更强,发球和网口的威胁性远超以往。过去队员的基本功扎实,一传到位率高,但那并不意味着在当下的排球环境中还能维持同样的稳定性和战术发挥。现代排球强调的是力量与冲击,需要发球敢于突破,需要网口具备真正的压制和进攻能力。
然而,中国队一些年轻球员的身体素质偏弱,这正是最核心的问题。副攻位置尤其明显,如今国际排坛的副攻必须能打远网快球,腰腹力量要充足,才能在高强度对抗中发挥作用。但国家队的新副攻却以低平快为主,这种打法对配合、一传和防守的要求极高,结果往往导致她们在整场比赛中几乎没有多少扣球机会,缺乏真正的牵制力。尽管如此,依然有不少人过度吹捧这些年轻副攻,这是不现实的。排球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而如何提升队员的身体素质,归根结底取决于教练的眼界和训练水平。
展开剩余58%边攻同样存在短板。真正高水平的边攻必须有丰富的技术手段。像巴西的加比,她不仅具备身体条件,还有扎实的平打技术。日本主攻在平打、打手、直线进攻上的运用也很值得借鉴。相比之下,中国球员在这方面的积累和提升明显不足。
再回顾老女排的时代,那一代队员的身体素质是公认的优秀。无论是爆发力还是腰腹力量,都远胜现在的年轻选手。比如庄雨珊、张蓉芳与同龄的现役球员相比,除了身高外,几乎在所有身体指标上都占据优势。郎平当年的条件,更不是吴梦洁等年轻选手能轻易比肩的。如今的环境和条件都在不断改善,但反而球员的身体素质逐渐下滑,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更严重的是,中国教练水平的整体下滑。有人以为拿到世界联赛的奖牌,就能在世锦赛或奥运会登上领奖台。但事实是,世界联赛在奥运会后的首个赛季并不具备真正的含金量,许多强队的主力并未出战,比赛本身并不被各国重视。若仅凭这样的赛事来判断世界排坛格局,正是中国女排教练组最大的误判。
由此可见,中国排球的症结在于训练理念落后、身体素质下降以及教练认知不足。只有真正正视问题,更新理念,补齐短板,才能重新追赶上世界排坛的脚步。
发布于:福建省配资网上开户论坛,658金融网配资,瑞创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