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美、日、韩三国外长匆忙举行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再加上过去一年半里三次“自由之刃”联合军演的密集安排,让东北亚的安全氛围愈发紧张。表面上看,这是三国联手应对所谓“地区威胁”,实际上却加剧了区域内的安全困境:你防我、我防你,陷入恶性循环。
先看美国。
它的算盘其实最容易看懂:在印太地区拉上日韩两个盟友,既能分担部分防务开支,减轻自己的负担,又能在与中俄这样的强国对抗时,把日韩当作前排“挡箭牌”。就像是自家修围墙,却把砖头堆到邻居家,还要邻居一起守着,美其名曰“为了保护你”。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从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却天天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派军舰到别国门口晃悠。所谓的“维护和平”,背后动机其实不难猜。
展开剩余75%再看日本。
它在这套机制里,借力打力、暗自谋算。通过与美韩的合作,日本一点点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从美军首次在日本部署“堤丰”中程导弹,到军演范围涵盖九州、冲绳等战略要地,日本自卫队正逐渐从“被动防御”走向“能动出击”。这种借机扩军的策略,让它更接近“正常国家化”的目标。表面看是紧跟美国,实则是用三边合作当作“护身符”,一边抱大树取暖,一边趁机壮大自己。
再说韩国。
它的处境最为尴尬。面对朝鲜的核武压力,只能紧紧抱住美国大腿,一年内连搞三次核作战演习来“壮胆”;但同时又不敢彻底得罪中国,“萨德事件”的经济后果还历历在目。除此之外,美国在高科技领域也对韩国施压,要求其采用美方标准,逼得韩国不得不加紧开发“国家级AI”,生怕丧失未来的技术自主权。韩国左右为难,走得战战兢兢。
然而,三国抱团不仅没有营造出所谓的“安全感”,反而让地区更加不安。最直接的反应来自朝鲜。今年9月,金正恩在最高人民会议上明确表示:南北朝鲜是两个独立国家,统一毫无可能,并强调拥核是“生存必然选择”。这背后是多年被孤立打压的安全焦虑。从2022年立法拥核,到拒绝美韩对话,朝鲜摆出的正是典型的“以硬碰硬”的姿态。
更令人担忧的是,军备竞赛还在不断升级。最近的美日韩军演甚至引入了生成式AI进行态势研判,加入了网络攻防和太空等新领域。原本服务于人类的先进技术,如今也变成了竞争的武器。这种不断加码的军备扩张,就像两根绷紧的弦,随时可能因过度拉扯而断裂,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学者们警告,即便不会立即爆发战争,这种长期紧张和消耗也会逐渐磨掉各方的耐性,最终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局面。
不过,局势并非没有其他出路。今年4月,中国提出“亚洲安全模式”,强调“安危与共、对话协商”,主张通过沟通化解矛盾,而不是拉小圈子搞对抗。这与美日韩那种零和思维完全不同,更像是邻里之间有矛盾就坐下来好好谈,而不是比拼拳头大小。毕竟,在全球化时代,谁也离不开谁,靠对抗解决不了疫情、网络攻击等跨国问题。
可以说,美日韩的联合声明和频繁军演,已经让东北亚的安全形势更加复杂。未来三边合作能走多远、能坚持多久仍未可知。日本的扩军野心可能随时引发周边不满,韩国在中美之间的平衡随时可能失控。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仍抱着冷战思维,只想着对抗,那么东北亚的安全漩涡只会越转越快,把所有国家都拖进去。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网上开户论坛,658金融网配资,瑞创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